乳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。根據香港衛生署及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,乳癌已連續多年位居本港女性癌症發病率之首,每年有數以千計的女性確診。隨着生活壓力、飲食習慣及環境因素的轉變,乳癌的發病年齡亦有年輕化趨勢。
定期進行乳房檢查、及早辨識乳癌症狀,是提升治療成功率的關鍵。古方中醫堂為您全面介紹乳癌的常見症狀、檢查方法,以及中西醫的治療方向,幫助您建立正確的乳房健康觀念,並提供專業支援與診療服務,與您一同守護健康。
乳癌的早期症狀往往不易察覺,因此女性應時刻關注乳房健康,熟悉自己乳房的外觀與觸感,及早識別異常變化。
以下是乳癌常見的症狀:
炎性乳癌的體徵可能與乳腺炎相似,需特別注意紅腫、皮膚增厚、溫度升高等症狀。若出現以上任何症狀,應盡快求醫進行乳房檢查,以便及早診斷與治療。
乳癌的成因複雜,並非單一因素所致。根據西醫與中醫的觀點,乳癌的發病與多種生理、生活及情緒因素密切相關:
乳癌雖然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,但透過健康的生活方式與飲食習慣,能有效降低罹患風險。以下是幾項經醫學研究支持的預防建議:
過多的體脂肪會增加體內雌激素濃度,進而提高乳癌風險。研究指出,BMI 超過 30 的女性,乳癌風險比正常體重者高出 37%。建議每週至少 150 分鐘中等強度運動(如快走、游泳),並控制飲食份量,避免暴飲暴食。
運動不僅有助控制體重,也能調節荷爾蒙、強化免疫力。研究顯示,規律運動可降低乳癌風險約 20%~40%。建議每週運動 3~5 次,避免熬夜,保持充足睡眠。
乳癌在早期往往沒有明顯症狀,因此「定期檢查」是及早發現、提高治癒率的關鍵。建議女性從三十歲起,主動安排每年至少一次的婦科檢查,並包括乳房 X 光攝影(乳房造影)及超聲波檢查,以便偵測早期異常變化。
此外,每月進行一次乳房自我檢查也是不可忽視的習慣。透過「觀察、觸感與比較」,能幫助你更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及早察覺異常。如發現腫塊、皮膚凹陷、乳頭分泌物或其他不尋常變化,應立即諮詢專科醫生,進一步檢查與診斷。
乳癌早期通常沒有明顯症狀,若能及早發現,治癒率極高。根據資料,早期乳癌(0+1期)的五年存活率接近 100%。因此,定期檢查是守護乳房健康的第一步。
乳癌的早期診斷對後期的治療十分有效。臨床問診與理學檢查是中西醫了解病人體質與病機的主要方向。現代醫學提供多種檢查方式能在鑒別良,有效協助判斷乳房病變的性質與範圍。以下是常見的檢查方法及其特點:
乳癌風險會隨年齡、體重變化及荷爾蒙水平而上升,特別是以下幾類女性,更應定期接受乳房檢查:
如果你是成年女性或乳癌高風險人士,請記得定期進行乳房檢查,守護自己的健康。
乳癌的治療會根據病期、腫瘤類型與患者身體狀況制定個別化方案,主要包括以下幾種:
中醫認為乳癌的形成,源於「正氣虧虛」與「邪氣內侵」所致。當臟腑功能衰退,痰濕、瘀血等病理產物積聚於乳房經絡,導致氣滯、血瘀、痰凝、毒聚,最終形成腫瘤。整體病程呈現「虛實夾雜」的特性,因此治療上強調「扶正祛邪、攻補兼施」。
中醫分期治療原則:
中醫治療強調「不留邪、不傷正」,即在清除病邪的同時保護身體元氣,避免過度消耗。透過「辨證論治」,根據患者的體質與病情分型,提供個別化的調理方案,協助改善症狀、提升免疫力,並減輕西醫治療的副作用。常見調理方式包括:
中醫治療不以腫瘤大小為唯一指標,而是著重整體身心狀況的調理,適合搭配西醫療程進行,提升療效與患者的生活品質。
乳癌最常見的三個症狀包括乳房出現硬塊或腫塊、乳頭分泌異常(尤其是血性分泌物),以及乳房皮膚出現改變,例如凹陷、紅腫或橘皮樣變化。這些症狀可能在早期不明顯,因此定期檢查非常重要。
胸部大小與乳癌的發病率並無直接關係。乳癌的風險主要與體內荷爾蒙水平、乳腺密度、生活習慣及家族病史等因素有關,而非乳房的大小。
乳癌確實有可能復發,尤其是病情較進展或屬於高風險類型的患者。復發可能發生在乳房原部位、淋巴結或其他器官,因此即使完成治療,也需定期追蹤與檢查。
在接受西醫治療期間,患者可以在中醫師指導下服用中藥,以紓緩化療或放療帶來的副作用,例如疲倦、噁心或免疫力下降。中藥的使用必須謹慎,因此不建議自行服用,應由合格中醫師辨證後開立處方。
參考資料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