了解乳癌電療副作用與中醫舒緩方法

managing-breast-cancer-radiotherapy

乳癌電療是治療過程中的重要一環,雖然能有效降低復發風險,但不少患者在療程中會面臨身體不適與情緒壓力。常見乳癌電療副作用如皮膚敏感、疲勞、乳房腫脹等,可能影響日常生活與心理狀態。除了西醫治療外,中醫也提供多種舒緩方式,透過辨證論治與食療調理,幫助患者減輕副作用,本文將深入探討乳癌電療的副作用與中醫輔助療法,讓您更安心地面對療程。

 一、乳癌電療是什麼?過程辛苦嗎?

乳癌電療,又稱放射治療,是利用高能量的輻射(如 X 光)精準照射乳房腫瘤區域,破壞癌細胞的 DNA,使其無法再生與分裂,最終達到凋亡的目的。這是一種局部治療方式,常用於乳房保留手術或全乳切除後,幫助降低局部復發風險。

乳癌電療過程本身是無痛的,也不會有觸電或灼熱感。一般每次治療時間約 15–30 分鐘,連續進行數週。對患者而言,這段時間的身心壓力與乳癌電療副作用是最常感到辛苦的部分。

二、常見乳癌電療副作用

放射線在破壞癌細胞的同時,也可能影響照射範圍內的正常組織,導致一系列副作用。

  • 皮膚反應(2–3週後)

照射部位可能出現泛紅、乾燥、搔癢、緊繃,甚至脫皮或起水泡,類似曬傷。部分患者在療程結束後,膚色會變深,觸感變粗糙。

  • 疲勞感

患者可能感到精神不濟、嗜睡、容易疲倦,這是身體修復受損細胞的自然反應。

  • 乳房腫脹與纖維化

照射側乳房可能出現輕微水腫、脹痛。療程結束後數月至一年內,乳房可能變得結實或略微縮小,這是組織纖維化的正常現象。

  • 淋巴水腫

若曾接受腋下淋巴清除手術,電療可能影響淋巴液回流,導致手臂腫脹、緊繃。

  • 其他罕見副作用
    • 放射性肺炎:可能出現乾咳、呼吸困難,通常在療程結束後數月發生。
    • 心臟影響:主要見於左側乳癌患者,但現代呼吸控制技術已大幅降低風險

三、中醫如何輔助舒緩乳癌電療副作用?

乳癌電療雖能有效控制病情,但副作用如疲勞、皮膚敏感、乳房腫脹等,常讓患者感到身心俱疲,甚至影響療程的持續性與生活品質。在這個階段,中醫可作為有力的輔助治療,透過個別化調理,幫助患者減輕不適、穩定情緒、提升免疫力,讓療程更順利進行。

乳癌中醫介入原則:分型論治

中醫治療乳癌電療副作用的核心在於「辨證論治」,即根據患者的體質、病程進展與具體症狀,進行分型診斷與個別化調理。這種方式不僅能針對副作用進行緩解,也有助於改善整體氣血運行與臟腑功能。

常見的中醫分型包括:

  • 肝氣鬱結型:情緒波動大、胸悶、乳房結塊。
  • 沖任失調型:月經不調、腰膝酸軟、乳腫堅硬
  • 脾胃虛弱型:食慾不振、腹脹、倦怠乏力。
  • 氣血兩虛型:面色蒼白、心悸、月經量少。
  • 陰虛津虧型:口乾、便秘、胸悶肋痛。
  • 熱毒壅盛型:腫塊迅速增大、發熱、潰爛。
  • 痰濕阻結型:腫塊質硬、皮膚橘皮樣、痰多。
  • 肝腎虧損型:耳鳴、五心煩熱、消瘦。
  • 瘀血阻滯型:痛經、舌紫、乳房灼痛。

每一型都有對應的治法與方劑,並可搭配針灸與食療進行綜合調理。這種「整體觀」與「個別化」的治療方式,正是中醫在癌症輔助療程中備受重視的原因。

中藥的輔助療效

中藥方面,根據不同副作用選用常用藥材,例如:

  • 疲勞與氣虛:黨參、黃芪、白朮。
  • 皮膚反應與熱毒:金銀花、連翹、蘆根。
  • 腸胃不適與水腫:茯苓、澤瀉、薏苡仁。
  • 手足麻痺與神經損傷:丹參、田七、雞血藤。

四、乳癌電療注意事項

乳癌患者在電療期間與療程結束後,除了配合中西醫治療,也應重視日常生活中的飲食調養與身體保養。良好的營養攝取不僅能減輕副作用,還能提升免疫力、預防腫瘤復發與轉移。

乳癌患者膳食調養禁忌

乳癌患者應採取低脂肪、低糖、低鹽的飲食原則,並以富含熱量、纖維及維他命的原型食物為主。手術前後宜少量多餐,選擇清淡開胃食材,補充營養。

  • 建議攝取的食物:
    • 主食:糙米、全麥麵、地瓜、馬鈴薯。
    • 蛋白質:魚類、瘦肉、豆腐、豆漿。
    • 蔬果:菠菜、番茄、紅蘿蔔、南瓜、奇異果、木瓜。
    • 補氣養血:山藥、糯米、大棗、海帶、絲瓜、山楂。
    • 滋潤食材(放療期):梨子、香蕉、枇杷、烏梅、橄欖、杏仁霜。
    • 補充能量:蜂蜜、米飯、麵食、蕃薯。
  • 建議避免的食物:
    • 高油高糖食物(炸物、甜點、奶油)。
    • 辛辣刺激性食物(辣椒、生蔥、生蒜、酒類)。
    • 難消化或過度加工食品(肥肉、濃湯、乳酪)。

預防腫瘤復發與轉移

乳癌治療後,預防腫瘤復發與轉移是康復過程的重要一環。以下三大因素是治療失敗的常見原因,建議患者細心思量:

  • 局部治療不徹底

若手術未能完全清除癌細胞,殘留病灶可能日後復發。建議遵循醫師建議,勿因外觀考量而忽略治療完整性。

  • 癌細胞遠處擴散

癌症若在晚期才被發現,可能已轉移至其他器官。定期婦科檢查、及早發現異常(如腫塊、月經異常)是關鍵。

  • 免疫功能下降

身體免疫力低落會增加復發與轉移風險。中醫強調調養脾胃、補氣養血、疏肝解鬱,有助提升免疫力與抗癌能力。

乳癌電療雖然充滿挑戰,但透過正確的醫療配合、中醫調理與飲食照護,患者能更順利度過療程,邁向康復之路。歡迎預約中醫師諮詢,讓專業團隊陪伴您安心療癒、穩健康復。

Picture of 小董中醫博士
小董中醫博士

香港註冊中醫師,主修腫瘤內科,於南京中醫藥大學取得中醫博士學位,主修腫瘤內科,師承著名腫瘤專家章永紅教授,專精以中醫藥配合化療、電療,減緩副作用,提升患者免疫力與體質,致力推動中西結合的癌症輔助治療方案。

Related Posts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